或者说,钟睒睒应对这场品牌危机很失败。因为外界看到的是,钟睒睒站到前台,成了应对品牌危机的主角。
一个企业家的个人品牌形象,是和企业的品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在很多时候甚至是等同的。老板的个人品牌就是企业的品牌,甚至也是企业的产品品牌。因此,老板的事儿,那就是品牌的事儿。尽管舆情针对的是老板,但品牌部门责无旁贷。
这个时候,老板不一定要站出来。老板站不站出来,需要品牌的综合研判。
这次农夫山泉的舆情危机,钟睒睒站了出来。但两次站出来的效果,都适得其反。
他第一次站出来是在宗庆后 “头七” 当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我与宗老二三事》称,“借宗老离世,网络上却出现了大量对我个人及农夫山泉的诋毁”。他在文中解释了网友关于“在娃哈哈创业赚取第一桶金”“被开除”等疑问,并希望公众不要被带节奏。
其实,这个时候的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题发挥,谁叫钟睒睒和宗庆后都在杭州呢?谁叫农夫山泉当年和娃哈哈有过撕逼大战呢?谁叫你儿子是美国国籍,中美关系又在水深火热中呢?
其实,宗庆后追悼会一过,热度可能很快就没有了。网络的热搜嘛,走马灯灯走马,谁不是各领风骚一瞬间?你想和董宇辉一样,一年上几百次热搜,哪能那么容易。
但钟睒睒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亲自下场了,自己给自己搞了一条热搜。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写这个文章,就没有这条热搜。有没有后续舆情的高潮迭起,也可以另当别论。
钟睒睒第二次站出来,是他95岁的老母亲去世。他在朋友圈发文表示“母亲健康,笑容可掬,心情愉快,没有基础疾病”,但“因为我被莫名网暴,累及母亲,为我所忧,于3月11号下午去世,万分悲痛”。
本来舆情都快偃旗息鼓了,又给自己搞了一条热搜。重要的是,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舆情反转,反而带来更多的非议。很简单,钟睒睒站在了网友和公众情绪的对立面。
首先他认为网友在施暴,不管这种定性是否准确,是否被认同,它当然是不讨喜的。
其次,他认为网暴累及了他的母亲,导致了他母亲的去世。这种因果关系,没有证据链支撑,就陷入莫须有的论述。很多网友的反应,是不想当背锅侠。既然从来没有骂过老人家,凭什么要背这个黑锅?还有不少网友会认为钟睒睒在卖惨,拉老母亲出来做挡箭牌,吃老人家的人血馒头。
你看,当初你认为众多网友在吃宗庆后的人血馒头,现在这些网友又认为钟睒睒在吃自己老母亲的人血馒头。这是什么道理?什么逻辑?
打住,回到品牌。钟睒睒的根本问题或许在于,他把自己当了品牌官,他干了品牌官该干的事情,或者干了品牌官并不希望他干的事。
在舆情危机中,老板要不要站出来?这当然要看情况。比如,需要老板出来承担责任,澄清真相,体现担当的时候,也许只有老板能够力挽狂澜。
但在这种需要安抚网络情绪的时候,老板站出来干什么呢?没有息事宁人,反而火上浇油,这就是画蛇添足,甚至败事有余了。
照理说,钟睒睒这样的企业家,就是农夫山泉最大的品牌代言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应该是农夫山泉品牌部门要精雕细琢,甚至精心打扮的对象。
正常情况下,他的那篇《我与宗老二三事》,应该是钟睒睒口述,经过品牌部门包装、打磨的结果,然后才可能在官方平台发表;甚至那条朋友圈,尽管是家事,但考虑可能引发的后果,都可能是品牌部门代拟,或经过品牌部门把关的。
注意,这是正常情况下。如果真的是这样,农夫山泉的品牌部门是失职的,可以集体下课了。因为他们的品牌危机应对是非常糟糕的。
但更大的可能,是钟睒睒自作主张,越过了品牌部门,或者强行做了安排。品牌部门虽然是看门狗,但老板意志才是最高意志。
在农夫山泉的舆情危机中,钟睒睒显然没有把自己当老板,而是把自己当了品牌官。给人的感觉,他已经脱离了品牌部门的控制。
但钟睒睒作为品牌官,显然是失败的。尽管他以前曾经叱咤风云,在包装水的品牌营销中大获全胜,从农夫山泉有点甜到大自然的搬运工,创造了一个一个品牌策划的经典案例。他也许过于自信,以为应对舆情、品牌营销是自己的拿手好戏,但面对一个去中心的全媒体时代,却在舆情的漩涡中难以自拔。
这让人也想起了董明珠。董明珠当年也是营销高手,她在今天当了老板,也热衷于走到前台抛头露面,上直播也上热搜,甚至要给自己的产品代言,做了一堆品牌官干的事儿,把品牌官晾在一边,结果却差强人意。
这说明什么道理?一旦做了老板,就不再适合做品牌官。还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老板们,别拿品牌官不当干部。
或者说,钟睒睒应对这场品牌危机很失败。因为外界看到的是,钟睒睒站到前台,成了应对品牌危机的主角。
一个企业家的个人品牌形象,是和企业的品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在很多时候甚至是等同的。老板的个人品牌就是企业的品牌,甚至也是企业的产品品牌。因此,老板的事儿,那就是品牌的事儿。尽管舆情针对的是老板,但品牌部门责无旁贷。
这个时候,老板不一定要站出来。老板站不站出来,需要品牌的综合研判。
这次农夫山泉的舆情危机,钟睒睒站了出来。但两次站出来的效果,都适得其反。
他第一次站出来是在宗庆后 “头七” 当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我与宗老二三事》称,“借宗老离世,网络上却出现了大量对我个人及农夫山泉的诋毁”。他在文中解释了网友关于“在娃哈哈创业赚取第一桶金”“被开除”等疑问,并希望公众不要被带节奏。
其实,这个时候的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题发挥,谁叫钟睒睒和宗庆后都在杭州呢?谁叫农夫山泉当年和娃哈哈有过撕逼大战呢?谁叫你儿子是美国国籍,中美关系又在水深火热中呢?
其实,宗庆后追悼会一过,热度可能很快就没有了。网络的热搜嘛,走马灯灯走马,谁不是各领风骚一瞬间?你想和董宇辉一样,一年上几百次热搜,哪能那么容易。
但钟睒睒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亲自下场了,自己给自己搞了一条热搜。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写这个文章,就没有这条热搜。有没有后续舆情的高潮迭起,也可以另当别论。
钟睒睒第二次站出来,是他95岁的老母亲去世。他在朋友圈发文表示“母亲健康,笑容可掬,心情愉快,没有基础疾病”,但“因为我被莫名网暴,累及母亲,为我所忧,于3月11号下午去世,万分悲痛”。
本来舆情都快偃旗息鼓了,又给自己搞了一条热搜。重要的是,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舆情反转,反而带来更多的非议。很简单,钟睒睒站在了网友和公众情绪的对立面。
首先他认为网友在施暴,不管这种定性是否准确,是否被认同,它当然是不讨喜的。
其次,他认为网暴累及了他的母亲,导致了他母亲的去世。这种因果关系,没有证据链支撑,就陷入莫须有的论述。很多网友的反应,是不想当背锅侠。既然从来没有骂过老人家,凭什么要背这个黑锅?还有不少网友会认为钟睒睒在卖惨,拉老母亲出来做挡箭牌,吃老人家的人血馒头。
你看,当初你认为众多网友在吃宗庆后的人血馒头,现在这些网友又认为钟睒睒在吃自己老母亲的人血馒头。这是什么道理?什么逻辑?
打住,回到品牌。钟睒睒的根本问题或许在于,他把自己当了品牌官,他干了品牌官该干的事情,或者干了品牌官并不希望他干的事。
在舆情危机中,老板要不要站出来?这当然要看情况。比如,需要老板出来承担责任,澄清真相,体现担当的时候,也许只有老板能够力挽狂澜。
但在这种需要安抚网络情绪的时候,老板站出来干什么呢?没有息事宁人,反而火上浇油,这就是画蛇添足,甚至败事有余了。
照理说,钟睒睒这样的企业家,就是农夫山泉最大的品牌代言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应该是农夫山泉品牌部门要精雕细琢,甚至精心打扮的对象。
正常情况下,他的那篇《我与宗老二三事》,应该是钟睒睒口述,经过品牌部门包装、打磨的结果,然后才可能在官方平台发表;甚至那条朋友圈,尽管是家事,但考虑可能引发的后果,都可能是品牌部门代拟,或经过品牌部门把关的。
注意,这是正常情况下。如果真的是这样,农夫山泉的品牌部门是失职的,可以集体下课了。因为他们的品牌危机应对是非常糟糕的。
但更大的可能,是钟睒睒自作主张,越过了品牌部门,或者强行做了安排。品牌部门虽然是看门狗,但老板意志才是最高意志。
在农夫山泉的舆情危机中,钟睒睒显然没有把自己当老板,而是把自己当了品牌官。给人的感觉,他已经脱离了品牌部门的控制。
但钟睒睒作为品牌官,显然是失败的。尽管他以前曾经叱咤风云,在包装水的品牌营销中大获全胜,从农夫山泉有点甜到大自然的搬运工,创造了一个一个品牌策划的经典案例。他也许过于自信,以为应对舆情、品牌营销是自己的拿手好戏,但面对一个去中心的全媒体时代,却在舆情的漩涡中难以自拔。
这让人也想起了董明珠。董明珠当年也是营销高手,她在今天当了老板,也热衷于走到前台抛头露面,上直播也上热搜,甚至要给自己的产品代言,做了一堆品牌官干的事儿,把品牌官晾在一边,结果却差强人意。
这说明什么道理?一旦做了老板,就不再适合做品牌官。还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老板们,别拿品牌官不当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