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中心 > 知识产权讲习所 > 正文
“国家地理标志”:农业崛起的现实需求
2023-09-04 18:34:40   来源:中国国家品牌网   
      农民丰收节即将来临,还记得在首个丰收节时,组委会推出了“5个100”,即100个品牌农产品、100个特色村庄、100个乡村文化活动、100个乡村美食、100个乡村旅游线路于中国农民丰收节官网上公布。

      从乡村美景到田园美食,从品牌特产到精品民俗,这“ 5 个 100 ”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让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实现了交融碰撞。

      这足以说明品牌强农,对于我国农业品牌化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帮助乡村的公共产品提升价值,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发现价值,帮助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品牌强农,助力乡村珍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从数据看,过去的十五年,是中国农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看似“衣食无忧”,但农业的矛盾和问题却正逐渐滋生、积累,最终凝结成阻碍发展的困局。每年大量的农产品滞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地标产品被勾兑、假冒等一系列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层出不穷,并严重束缚着农业的长远发展。

      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一直扮演着支持二三产业的“奉献者”的角色,“三农”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第三产业发达,人民温饱问题普遍解决,开始向着追求更美好生活不断升级消费需求,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开始被视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今天,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以往已有本质区别。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目标已由解决温饱为主转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将由总量矛盾转向总量基础上的结构和质量矛盾,核心是如何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多样化的食品的需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将由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市场和环境约束,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简而言之,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从初级原料而变为用品牌力量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时代呼唤,让从原先的按斤卖,发展为按个卖。

      这关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格局,更关乎中国经济能够成功实现向更高水平跨越升级。

      如果是农业产品品牌化,农业崛起的现实需求,那么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就是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对此,在2023年“510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中的“推动品牌强农 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就明确提出打造国家地理标志(GI标)名品主题销售专区的概念。

      事实上,国家地理标志(GI标)本身就代表着:特色、优质与机遇。

特色,成就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地名+农产”模式的成功,得益于温湿度、水质、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品种范围、生产控制等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地标农产品,浓缩着一方山水的馈赠,凝结着一方农人的匠心,也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比如:西湖龙井、赣南脐橙、洛川苹果……这些地标农产品,早已美名远扬。消费者对地标农产品青睐有加,也包含了对原产地的充分肯定。

优质,打造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地标农产品,不仅标注了地道风味,还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一脉相承,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这背后,离不开“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农户”的模式推广,通过统一品牌名称、生产标准、质量监管、市场营销等,实现产品质量集中强化,产业链条扩充增效,以及议价能力化零为整。

      数据显示,地标农产品保护工程自实施以来,累计带动152个脱贫县增收290多亿元。地标农产品,带动了特色产业,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机遇,擦亮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自201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举办7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优秀农产品背靠区域“大品牌”,成就着自己的“小品牌”。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标农产品也在“小品牌”建设中,挖掘传统习惯、风俗风貌等文化价值,成长为代表一方的“名品牌”。

      今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我国首批100个地理标志正式获得欧盟保护。

      地标农产品这一天然地标农产品这一天然的“国货”,在获得欧盟市场“入场券”后,也有望放眼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成为代表中国的新名片。

      当一件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根植山川纵横的多样生态,成为一方水土最亲切的代言。随着更多地标农产品自热土中捧出,向更远处扬名,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图景,未来可期!

 

      农民丰收节即将来临,还记得在首个丰收节时,组委会推出了“5个100”,即100个品牌农产品、100个特色村庄、100个乡村文化活动、100个乡村美食、100个乡村旅游线路于中国农民丰收节官网上公布。

      从乡村美景到田园美食,从品牌特产到精品民俗,这“ 5 个 100 ”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让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实现了交融碰撞。

      这足以说明品牌强农,对于我国农业品牌化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帮助乡村的公共产品提升价值,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发现价值,帮助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品牌强农,助力乡村珍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从数据看,过去的十五年,是中国农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看似“衣食无忧”,但农业的矛盾和问题却正逐渐滋生、积累,最终凝结成阻碍发展的困局。每年大量的农产品滞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地标产品被勾兑、假冒等一系列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层出不穷,并严重束缚着农业的长远发展。

      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一直扮演着支持二三产业的“奉献者”的角色,“三农”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第三产业发达,人民温饱问题普遍解决,开始向着追求更美好生活不断升级消费需求,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开始被视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今天,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以往已有本质区别。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目标已由解决温饱为主转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将由总量矛盾转向总量基础上的结构和质量矛盾,核心是如何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多样化的食品的需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将由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市场和环境约束,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简而言之,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从初级原料而变为用品牌力量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时代呼唤,让从原先的按斤卖,发展为按个卖。

      这关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格局,更关乎中国经济能够成功实现向更高水平跨越升级。

      如果是农业产品品牌化,农业崛起的现实需求,那么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就是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对此,在2023年“510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中的“推动品牌强农 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就明确提出打造国家地理标志(GI标)名品主题销售专区的概念。

      事实上,国家地理标志(GI标)本身就代表着:特色、优质与机遇。

特色,成就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地名+农产”模式的成功,得益于温湿度、水质、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品种范围、生产控制等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地标农产品,浓缩着一方山水的馈赠,凝结着一方农人的匠心,也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比如:西湖龙井、赣南脐橙、洛川苹果……这些地标农产品,早已美名远扬。消费者对地标农产品青睐有加,也包含了对原产地的充分肯定。

优质,打造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地标农产品,不仅标注了地道风味,还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一脉相承,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这背后,离不开“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农户”的模式推广,通过统一品牌名称、生产标准、质量监管、市场营销等,实现产品质量集中强化,产业链条扩充增效,以及议价能力化零为整。

      数据显示,地标农产品保护工程自实施以来,累计带动152个脱贫县增收290多亿元。地标农产品,带动了特色产业,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机遇,擦亮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自201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举办7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优秀农产品背靠区域“大品牌”,成就着自己的“小品牌”。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标农产品也在“小品牌”建设中,挖掘传统习惯、风俗风貌等文化价值,成长为代表一方的“名品牌”。

      今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我国首批100个地理标志正式获得欧盟保护。

      地标农产品这一天然地标农产品这一天然的“国货”,在获得欧盟市场“入场券”后,也有望放眼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成为代表中国的新名片。

      当一件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根植山川纵横的多样生态,成为一方水土最亲切的代言。随着更多地标农产品自热土中捧出,向更远处扬名,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图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