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展服务 > 产教融合服务 > 正文
湖南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
2023-08-22 16:50:3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客户端长沙6月12日电(谢樱 王丽霞)双导师、实训室、项目制……近年来,湖南职校多措并举,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为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职教力量”。

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校园人才入企业,企业经验进校园,如今职校和企业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联重科人力资源部李晓虹说,学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工匠,推动产教融合不断深入。

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师资实现“双向流动、双向访问”,促成专业教师进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教师大多是来自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大国工匠。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暑期赴企业开展生产实践和学习培训

“学校引进一线工匠人才与老师实行双导师制教学,按照企业一线现场环境标准建造实训基地,以项目为核心组建学生团队。同时,学校师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凌说。

近年来,湖南持续推动校企双元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湖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南》,推进“湖湘工匠燎原计划”,遴选一批优质本科高校作为湖湘工匠培养基地,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先进制造业真实生产环境开展教学,推行任务式多样化订单培养模式,全省高职订单(定向)班达到3264个、学生达10.28万人。

截至2023年5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雏鹰计划”蓝思班已成功合作开办6期,联合培养学生146名,成功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为进一步保障学生就业,培养高水平制造业人才,学院现有在编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71人,占比48.5%。领军人才、能工巧匠兼职教师人数占比专任教师总数的25.4%。

立足本土,多维度服务区域发展

区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持,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湖南职业教育为本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由学校老师带领10余名智能交通专业学生与湖南创信伟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株洲市的“智慧交通”项目绘制高精地图。“‘自动驾驶高精地图’从常用地图的5m精度转变为10cm,是现有地图信息量100余倍,这一项目由智能交通专业的学生来完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制作高精地图的技术能力,也让职业教育切实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负责人刘红业说。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师生就“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绘制展开讨论

2022届毕业生5391人、就业率91.16%,已就业毕业生中66.6%在湖南省内就业、26.71%在株洲市内就业……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对在校学生实施“热爱家乡、热爱湖南、热爱株洲”教育,引导学生毕业之后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扎根湖南、扎根株洲。

老年大学、社区帮扶、服务企业……职业院校还通过多种方式、多样渠道服务地区发展。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开放本校办学资源,共建田心老年大学、田心社区学院、文萃社区学院;各二级学院定期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开展党建帮扶、健康养生、智慧助老、家电维修等活动,年服务社区人员达7000人次;建成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职教讲师团,为全市企业职工提供培训,尤其是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为加强制造业专业群建设,湖南省开设制造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达55所,新增制造类专业点69个,总数达到734个;支持长沙、株洲、常德等6个城市在产业园区配套建设职教城,省级以上园区布局院校212所;支持长株潭国家产教融合城市群建设,近三年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409家。

面向未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

中国基建享誉全球,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智能化、全球化,湖南职业院校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合作共赢。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与泰国、巴基斯坦、几内亚等国家的部分学校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在招收国际留学生的同时,学院主动将中国职教标准输送过去,为这些地区培养了现代化本土高铁、铁路人才,累计签订境外项目合同额23.6亿美元,培养国际学生1000余人。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的合作办学,以及外籍专家工作室、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引进了世界一流教育资源,为制造业发展培育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学校在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芙蓉工坊”开展本土化人才培训,培养芙蓉工匠,输出楚怡职业教育标准。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发展共同体,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说,“湖南职业教育战线必须走好‘全面融合’发展道路,搭建政、校、行、企多方协同联动大平台,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汇聚力量。”

新华社客户端长沙6月12日电(谢樱 王丽霞)双导师、实训室、项目制……近年来,湖南职校多措并举,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为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职教力量”。

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校园人才入企业,企业经验进校园,如今职校和企业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联重科人力资源部李晓虹说,学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工匠,推动产教融合不断深入。

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师资实现“双向流动、双向访问”,促成专业教师进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教师大多是来自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大国工匠。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暑期赴企业开展生产实践和学习培训

“学校引进一线工匠人才与老师实行双导师制教学,按照企业一线现场环境标准建造实训基地,以项目为核心组建学生团队。同时,学校师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凌说。

近年来,湖南持续推动校企双元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湖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南》,推进“湖湘工匠燎原计划”,遴选一批优质本科高校作为湖湘工匠培养基地,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先进制造业真实生产环境开展教学,推行任务式多样化订单培养模式,全省高职订单(定向)班达到3264个、学生达10.28万人。

截至2023年5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雏鹰计划”蓝思班已成功合作开办6期,联合培养学生146名,成功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为进一步保障学生就业,培养高水平制造业人才,学院现有在编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71人,占比48.5%。领军人才、能工巧匠兼职教师人数占比专任教师总数的25.4%。

立足本土,多维度服务区域发展

区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持,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湖南职业教育为本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由学校老师带领10余名智能交通专业学生与湖南创信伟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株洲市的“智慧交通”项目绘制高精地图。“‘自动驾驶高精地图’从常用地图的5m精度转变为10cm,是现有地图信息量100余倍,这一项目由智能交通专业的学生来完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制作高精地图的技术能力,也让职业教育切实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负责人刘红业说。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师生就“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绘制展开讨论

2022届毕业生5391人、就业率91.16%,已就业毕业生中66.6%在湖南省内就业、26.71%在株洲市内就业……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对在校学生实施“热爱家乡、热爱湖南、热爱株洲”教育,引导学生毕业之后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扎根湖南、扎根株洲。

老年大学、社区帮扶、服务企业……职业院校还通过多种方式、多样渠道服务地区发展。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开放本校办学资源,共建田心老年大学、田心社区学院、文萃社区学院;各二级学院定期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开展党建帮扶、健康养生、智慧助老、家电维修等活动,年服务社区人员达7000人次;建成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职教讲师团,为全市企业职工提供培训,尤其是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为加强制造业专业群建设,湖南省开设制造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达55所,新增制造类专业点69个,总数达到734个;支持长沙、株洲、常德等6个城市在产业园区配套建设职教城,省级以上园区布局院校212所;支持长株潭国家产教融合城市群建设,近三年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409家。

面向未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

中国基建享誉全球,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智能化、全球化,湖南职业院校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合作共赢。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与泰国、巴基斯坦、几内亚等国家的部分学校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在招收国际留学生的同时,学院主动将中国职教标准输送过去,为这些地区培养了现代化本土高铁、铁路人才,累计签订境外项目合同额23.6亿美元,培养国际学生1000余人。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的合作办学,以及外籍专家工作室、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引进了世界一流教育资源,为制造业发展培育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学校在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芙蓉工坊”开展本土化人才培训,培养芙蓉工匠,输出楚怡职业教育标准。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发展共同体,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说,“湖南职业教育战线必须走好‘全面融合’发展道路,搭建政、校、行、企多方协同联动大平台,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汇聚力量。”